扇子在中国的历史源流很长,品类繁多。明清之际,折扇因其收叠自如,携带方便,扇面书画、扇骨雕琢,集器用与审美于一体,迅速流行,并取代执扇成为主要的样式,成为文人雅士的宠物,出入怀袖之间,有“怀袖雅物”的别号。
折扇的出现,相比我国其他扇种,时间较晚,而且其来源众说不一。比较主要的说法有两个:
一是认为折扇是由汉、晋年间劳作的人为了干活时便于收拢携带,休息时随意开启乘凉而设计的“腰扇”发展而来;
二是更为确切的认为,折扇11世纪由日本、朝鲜传入,北宋郭若虚的《图画见闻志》“高丽国条”记载:“彼(指高丽图)使人每至中国,或用折叠扇为私卖物,其扇用鸦青纸为之,上画本国豪贵,杂以妇人,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暨莲荷、花木、水禽之类,点缀精巧……谓之倭扇,本出于倭国也。“这一记载为折叠扇源于倭国(即日本)后由高丽国传入我国提供了文献依据。然而从11世纪,一进到15世纪初的300年间,折扇并没有广泛地传播,只有少数文人和富家子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