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年生产订做各式广告扇,扇面可以按客房要求印刷广告
 
商品搜索:
网站首页 新品上架 特价商品 推荐商品 会员中心 扇业新闻 扇子文化 妙扇雅韵 客户留言 扇子论坛
热门搜索:
团扇 高档扇 紫檀扇 乌木扇 画扇 真丝扇 空白扇 扇面 斑竹 扇盒 雕刻 男扇 彩色扇 扇坠 挂扇
顾客您好,购买商品请先登录
账 号:
密 码:

验证码:
  精品收藏扇
  .紫竹 乌竹 .玉竹 / 紫竹
  .棕竹 桃丝竹 .罗汉竹 佛肚竹
  .梅隶竹 梅鹿竹 .湘妃竹 斑 竹
  .红木 酸枝木 .乌木 黑檀木
  .紫檀 / 花梨 .名贵特殊材料扇
  .收藏级别老扇子  
  书画用 宣纸扇 绢扇
  .宣纸折扇 .绢面折扇
  .宣纸/绢面/挂扇  
  团扇 宫扇
  .普通团扇 宫扇 .精品团扇 宫扇
  折扇 挂扇
  .宣纸挂扇 .绢面挂扇
  特色 扇类
  .黑纸扇 .泥金扇
  .檀香扇 .雕刻扇
  .羽毛扇  
  热销扇子类
  .绢扇 .纸扇
  扇子 配件
  .扇骨/扇面/扇钉 .扇架 扇座
  .流苏 扇坠 .扇套 扇盒
  字画类
  .国画  
  福缘记扇庄 >> 商城新闻

赏扇杂谈

发布人:ADMIN 浏览 768 次 发布时间:2015年2月10日 打印本页

扇子本是人们用作祛暑气的乘凉工具,后来经过文人士大夫于其上施以墨趣,或经艺匠的巧雕细琢,遂成为人们置于手上把玩的艺术品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具有艺术特质的扇子上升为“古董”,除了保有审美、祛暑功用之外,又添加了投资增值的功用,人们也就爱之越发不可释手,形成一股收藏热潮。由之引起的品评优劣、鉴别真赝,在不知不觉中竟也成为人们所热衷的专门的学问了。有感这股热潮,并就接触到的有关扇子的常识性问题在此作一简略介绍,以便与同好在交流中加深认识。

通常,可归类为艺术品的扇子大致有两种,一种是纨扇,一种是折扇。如果连同扇骨一并保存完好的,叫作成扇,被拆卸下来,另行装裱的叫作扇面,晚明时期也有称作便面的。 纨扇又称作团扇,顾名思义,扇面为圆形,但也偶有呈长方形或六角形的;扇子的中间置一长柄,便于人们把握;扇的直径大致在26厘米左右;似专为女性制作的用扇。其应用的时间较折扇要早,宋代便有书画纨扇流传,然而,自明中期至清代乾隆这近三百年时间,却不见流行,直至嘉道年间方又时兴起来。 折扇,顾名思义,是一种可收折、可张展、便于携带的扇子。传说大约在明代早期传入我国,兴于明代中期,当时人把它称之为“聚头”。扇子展开时呈一弧形;扇面的弦径大致在46至62厘米之间,宽度在14至18厘米之间;是明清时期文人必备的用具之一。

扇面的材质常见的有绢、纱、金笺、云母笺、矾纸等。由于材料都是经过加工的,所以在书写和绘画时,不会产生宣纸的效果,也就是说不会产生水墨晕化的状况。有的用材,由于加工工艺的变化,还可以分出其时代特征来。如金笺扇面,从其工艺制作的发展变化,就能反映出较鲜明的时代特征。 明代景泰、成化年间,文人在成扇上写字画画开始流行起来,而且往往喜用金笺,如沈周、吴宽等人就有这样的作品传世。不过,此时的制作水平还比较低,生产出来的金笺其金箔片较大,影响到对诸如印文、小楷的观瞻。这种金笺被称之为“片金”金笺。 明代正德、嘉靖年间,也就是以文征明、唐寅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兴起的时代,金笺的生产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,金箔的块面已经缩小了许多,其颗粒大致在2平方毫米左右,此时的金笺被称作“洒金”金笺。 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,一直延续至清代康熙年间,书画扇面所使用的金笺,已经难以用肉眼分辨出金箔的颗粒来了,其制作水平之精准达到了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高度,此时的金笺被称作“泥金”金笺。 “片金——洒金——泥金”的发展变化过程,是明代金笺生产水平提高的过程,同时却又无意中为鉴藏家提供了认知金笺书画成扇的时代特征。虽然后世多有仿制,如清代乾隆年间生产的泥金扇面,由于含金量不足而笺面显得暗淡,缺乏光泽。嘉庆、道光年间生产的洒金金笺,色泽尚可,但金箔与纸面的砑光结合还不甚紧密,光滑程度远逊于前朝。至于道光至光绪年间生产的片金金笺,以银充金,流传至今因氧化而呈黑褐色。光绪年间生产的泥金金笺,也是由于金的成色问题而呈泛青色。

扇柄和扇骨的取材也颇为广泛,如乌木、象牙、竹、紫檀木、檀香木、骨质、玳瑁、雕漆等,其中以竹刻的扇骨应用较多。 扇骨(柄)刻镂的历史,可说是年代久远,但兴于明而滥觞于清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我们以竹刻为例,清代以前,镂刻扇骨尚为艺匠的专利,其面貌多以留青和线刻为主。入清以后,表现手段丰富起来,更出现了以浅刻为主的阳文图案和以深刻为主的镂空图案,以及深浅刻相结合的较为繁复的图案,遗憾的是此时的作品多不铭刻作者姓名。只有到了清代乾隆、嘉庆期间,由于文人的介入,才有了改观,据黄般若所考:“有周剑堂刻扇,字小如蝇鬣,而分行布白,步画井然,见者诧为神工。剑堂名锷,清乾嘉时人,此余所见刻扇最早者。其后出名家,如赵之谦、赵次闲、戴士芬、俞子安、邓竹云,俱以刻扇名于时者也。”镂刻者留名,标志着刻扇艺术由作为书画扇的点缀,发展为书画扇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此外,扇子的大小与扇骨的多寡、长短有关。通常扇骨少且长,则扇子张展的角度小,但扇面宽大;扇骨多且短,则扇子张展的角度大,但扇面短小。从现存的资料看到,明代崇祯年间曾流行过多骨而扇面短小的扇子。黄般若曾云:“扇之体制甚多,有十六骨、十一骨、二十骨、三十骨,多少不等,大小长短,亦因之而异。

近日最流行者,则十一骨与十六骨二种。十一骨较十六骨为大而重,故不若十六骨之轻便而易携。” 黄般若撰文的时间是 1925年,也就是说十一骨与十六骨的扇制是当时的流行样式,是当时扇制的时代风格。 在扇子上书题文字和绘画,本为文人的墨戏而已,往往是随意点染、挥笔而就之作,也有朋友间游戏般的“灰堆式”之作,所以有“便面”之属。随着艺术品的商品意味的增强,“便面”这种相对于中堂、卷册而言较为简约的形式,受到人们的热切欢迎。因为它既是出自名家之手,售价又明显低于卷轴,携带方便,遇上三五知己,尚可相互比对,随意展玩。因此,扇子上的书画已再不仅仅是以随意性为主导的即兴作品,而是与卷轴一样,成为面向市场的、俏销的艺术商品,遂有行话“一把成扇三尺画”的市场行销指导价。

既然是商品,它的取向是精研的,它的构图方式是很有个性的,而且是更能集中地反映当时的审美要求的。 关于扇面画的构图,如山水画、人物画,大都是以扇面的弦线方向作为水平线展开,而不是以扇面的弧形边线为水平线展开的。花鸟画则以折枝的方式为多见。当然,也有例外的,也有画山水画以扇面的弦线为水平线展开的,不过那往往是扇子的张展角度过大,要接近180度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情况。

关于扇面书题的形式,无论是真、草、隶、篆各体,大都是沿扇骨的方向纵向而书,为了美观,往往是长短相间。短者一般不会超过长者的二分之一,最短的可以少至一个字。然而,无论是长行的或是短行的,字数都是一定,不允许出现参差的现象。当然也有例外的,如近现代流行的、书写几个大字形式的,就另当别论了。 由于纨扇的构图模式大致与册页相仿,不存在个性化的特征,也就不必论述了。

至于前面提到的“灰堆式”作品,指的是在扇面中按等分划分几个区域,有四个、六个、八个的不等,分别由不同的作家在划分的区域内创作作品。作品可以全是画,也可以是书画相间;可以全是山水,也可以是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相间。

这种混杂的创作形式我认为是源自“灰堆”模式,所以把它称作灰堆式。 除此之外,由于书画扇已经衍化成固定的扇面画模式,自20世纪初开始,坊间便出现了非扇面制作的扇面画,就是用宣纸剪裁成扇面的式样,让书画家在其上写作。运用这种模式写作,有的是出自喜好这种模式,有的是为了学习这种模式。但我也曾见过有许多假冒广东画家居廉的作品,就是以这种模式制作的。

书画成扇和书画扇面受到收藏界的青睐,概想原因有三:

一、扇的尺幅小,便于携带和保管;

二、投资耗费相对卷、轴、册要低,搜罗较容易;

三、作品通常都是精心之作。所以,即便是“一把成扇三尺画”的价格,依然是求者众,道理就在于此。

   
 
    友情链接: 扇文化社区论坛| 收藏交流| 扇艺交流| | 鉴赏讨论| | | 百度| |